二战衡阳,日军133联队的军官都被打光了,连伍长都当上了中队长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中日两军在衡阳交战时,湖南战局迅速演变。

蒋氏原计划第十军守衡阳,待日军疲惫,调王耀武24集团军3军及79军自湘西,薛岳9战区余部自湘东南,4战区62、46军自广西北上,共歼日军于衡阳。

从战役规划的角度看,其设计尚属合理,不失为一次不错的策划。

蒋氏虽仅任团长,但军旅生涯长久,身边多白崇禧、刘斐等智囊,渐通排兵布阵。大战时,他总能迅速且有条理地部署战事。

若蒋氏麾下将领皆唯命是从,严格执行其部署,衡阳之战或许不会演变成后来的局面。

蒋氏遭遇不顺,连他颇为信赖的王耀武在此战役中也表现失常,未能如他所愿,服从指挥。

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察觉到蒋氏的计划。

横山勇觉得,9战区长沙虽败,但薛岳不可小觑。若不趁9战区新败、士气低落时追击,薛岳与王耀武两部沿湘桂铁路南下,必将遭遇其侧击。

横山勇部署第58师团守卫长沙并修缮长衡公路,同时命13师团南下攻击醴陵、萍乡,第3师团与34师团随后跟进。

据此可见,横山勇对击败薛岳抱有坚定决心,势在必行。

湘东南战事爆发后,醴陵与萍乡迅速被13师团占领。横山勇将醴陵周边战斗交予第3、34师团,自率13师团南下,目标直指第9战区长官部临时驻地耒阳。

薛岳当下无言以对,难以辩解。

长沙失守后,蒋氏令第9战区撤至湘西,但薛岳反对,认为此举将丧失战略地位,部队将沿湘桂铁路布防,仅守重庆东大门和广西北大门,受第6、4战区领导,他无法接受。

故薛岳违抗战场命令,指令第9战区各部队撤退至湘东南区域。

薛岳虽勇于违抗命令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手下都敢于追随他一同抗命。

第9战区副司令杨森坚决追随蒋介石,命其嫡系20军撤至湘西,丁治磐的26军与罗奇的37军亦随行,两者同为蒋氏嫡系,故不听从薛岳指挥。

因此,随薛岳抵达湘东南的军队仅剩王泽浚第44军、鲁道源第58军及傅翼第72军。

即便如此,薛岳仍未示弱,他已无退路,再退将入第7战区余汉谋领地。两人北伐时便不和,薛岳不愿在余汉谋前丢脸。

薛岳严令第58军鲁道源部夺回醴陵。虽58军战斗力不及第3师团,但第3师团因骄傲轻敌而失优势。

第3师团驻守醴陵后,仅派骑兵部队留守,主力南下协助13师团攻打耒阳。第58军虽弱,但对抗一支骑兵部队仍有望取胜。

58军迅速歼灭了第3师团的骑兵部队,但代价不菲。为严明纪律,鲁道源不惜处决了作战不利的营长,包括自己的外甥。

后路被断后,第3师团仅派小部队回援,但被58军击败。横山勇见醴陵未复,担忧补给线被断,遂令浏阳集结的第27师团快速南下,增援醴陵。

58军无力抵抗,遂放弃醴陵,采取边打边撤的策略,逐渐后退。

27师团正自得意时,72军突现,给予其突袭。随后,王泽浚第44军加入,对南下第3师团实施侧击。横山勇无奈,只得命13师团抽调兵力回援第3师团。

因此,日军攻打耒阳的步伐减慢,为薛岳赢得了充足的备战时间。

横山勇短时间内无法攻下耒阳,同时,薛岳部夹击衡阳城下日军的计划也未能如愿以偿。

横山勇觉得,虽未速胜,但已打乱第9战区计划,假以时日,必能达成作战目的。

横山勇的参谋持悲观态度,提醒他衡阳方面形势堪忧。

负责进攻衡阳的116师团与68师团局势严峻,远非不妙所能形容,已陷入大乱。

一战衡阳后,日军第58师团修复长沙黄花机场,长衡公路即将竣工。1200辆作战物资车整装待发,之前受阻的大型火炮也因路通运至衡阳前线。

关键在于,日本空军倾尽所有,突袭衡阳周边中国机场,特别是芷江机场,致其大量汽油被焚,导致中国空军汽油短缺,影响了起飞作战的数量。

二战衡阳前夕,日军已夺取衡阳周边制空权。

横山勇视此为二战中进攻衡阳的重要契机,认为必须把握,不容错失。

7月11日,日军再次对衡阳发动进攻,实施第二次攻打行动。

116师团133联队继续主攻张家山,黑濑平一将仅剩的第3大队投入战斗,但进攻目标转向东南小高地,而非西北小高地。

日军与守军面临同样打击,手榴弾下伤亡惨重。指挥官黑濑平一不惧枪声,却惧白烟升起,尤当部队冲上断崖无声时,他如窒息,因士兵必将迎来手榴弾覆盖。

中国守军几乎全牺牲于张家山东南小高地后,133联队第3大队方登上。但遭两名重伤中国士兵拼死反击,他们携引爆手榴弹冲入敌群,轰响中完成了战士使命。

黑濑平未及喘息,岩永汪即令133联队再攻张家山西北小高地,此番派遣师团直辖专司释放“特种烟”的部队执行任务。

日军施放“特种烟”后,张家山西北小高地失陷。预10师师长葛先才迅速指挥部队反扑,成功再次占领西北小高地。

在后续激战中,日军三度占领西北小高地,却又三次被击退,直至守备士兵悉数牺牲,敌军才最终占据该高地。

见东南、西北小高地失守,日军欲迂回进攻张家山,葛先才果断命放弃张家山,退至二线萧家山阵地防守。

7月14日,黑濑平一攻占中日多次争夺的张家山阵地,达13次之频。当日,他获悉1大队长足立及第3大队长小野均已阵亡。

一战衡阳,133联队1、2大队长被中国士兵近身,手榴弹响,一死一伤。二战衡阳,原先负伤的足立与参战的小野大队长均战死,部队失去指挥。

黑濑平一无奈重命各级官佐,任关根为1大队长,迫为3大队长,但2大队长人选难寻。后发现,2大队自大队长至少尉,竟无一名军官幸存。

日军官制下,中队长通常由大尉担任,但某些中队却由伍长出任。这表明该中队大尉至军曹各级军官均已阵亡。

黑濑平一历经多战,却从未遭遇如此惨重损失,这让他不禁感到极度恐惧。

黑濑平一清点后发现,133联队中,原配的佐官和尉官仅剩1大队第3中队中队长小山长四郎。他默默祈祷,希望小山长四郎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幸存。

在133联队进攻萧家山时,新任命的两名大队长不幸阵亡,随后,唯一幸存的小队长长四郎也未幸免,同样战死沙场。

连日激战导致第十军伤亡惨重,第3师损失70%,预10师达90%,190师伤亡超三分之二。方先觉判断,若无援军,衡阳恐难固守。

蒋氏回复,第62军与第79军分别从衡阳西南、西北方向前来增援。

方先觉对蒋氏说法无疑,但援军迟迟未至,原因何在?

援军已抵达,确为事实。

岩永汪在衡阳察觉中国援军动向,提前部署:调116师团109联队饭岛大队至白鹤铺阻击62军,距衡阳30公里;另从40师团抽调一大队至金兰寺,负责衡阳西北援兵阻击。

62军151师遭饭岛大队顽强阻击,师长林伟俦遂率部北迂回,一部攻其侧背,一部赴衡阳。于谭子山又遇日军,林伟俦再迂回,经雨母山至距衡阳7公里的东阳铺设指挥所。

此次迂回行动耗时五日。若62军战前即入衡阳或在周边牵制,这五日时间本可避免延误。

62军抵达东阳铺后便停滞不前。79军则在40师团阻击下,同样未能取得任何进展。

7月18日晚,方先觉召集衡阳战役后的全体师长,举行了一次会议。

会议上,方先觉先说明开战后的各种情况,随后提出期望:各位师长应携手,在危难时刻共同研讨出有效的解决策略。

战前蒋氏承诺方先觉,若部队无法坚守,将以暗语求援,他将在48小时内派兵解衡阳之困。

7月12日,方先觉发出救援信号,但至7月18日援兵仍未到达。面对此境,他们陷入了去留两难的抉择。

第3师师长周庆祥建议,鉴于第十军已履行两周衡阳防守职责,应考虑实施突围。

第十军参谋长孙鸣玉持反对意见,他主张,未获明确突围指令便擅自行动,即便突围胜利,日后也必将受到军法制裁。

为增强说服力,他举例余程万在常德未经许可擅自突围的情况。

预10师师长葛先才采纳了周庆祥的建议。

他认为,此刻第十军面临两种路径选择。

一是全军坚守衡阳至最后一刻;二是立即突围,为第十军留存血脉。若蒋氏追责,他愿担责,称预10师先突,带动全军,既保军种,又维军法。

第十军师长争论之际,蒋氏命令到达:62军与79军正克服困难,突破敌军,即将到达城郊,故第十军无需准备突围。

此时无话可说,众人只能服从命令。

7月19日,蒋氏复电,指令第十军无论面临何种困境,均须抽调兵力,向援军所在方向发起突击,以接应援军。

随后,62军军长黄涛电报方先觉,告知援军已抵衡阳城外五里亭,要求守军派遣部队前往接应。

方先觉闻讯即调第十军特务营一连150余人,由营长曹华亭带队,20日夜突围至五里亭寻援无果,曹华亭遂率部返回衡阳。

不久,方先觉复接黄涛电报,告之因部队干粮匮乏,已实施撤退。

方先觉被彻底激怒,这理由简直荒谬绝伦!

蒋氏不让第十军突围的原因何在?

湘东南薛岳危在旦夕,湘西援军迟缓,蒋氏的两翼夹击部署已落空。鉴于此,应让第十军突围。

此时派兵解围,意在解围还是决战?解围则应令十军突围,决战则需严督各部前进。但62军缺粮撤退,79军攻击不力,王耀武三军受阻40师团,此战何意?

7月19日,日军因弹药耗尽再次停攻。此时,无论第十军突围还是援兵合击日军均为良机,但蒋氏迟疑不决,其内心所思令人费解。

蒋氏除突围与决战外,还考虑了第三种可能:第十军突围后衡阳若失陷,将对外交造成不利影响。

豫湘桂大战后,他嫡系部队在豫中、长沙连败,颜面尽失,且受史迪威和罗斯福夺权压力。若第十军衡阳突围后城失守,他将更失盟军信任。

蒋氏此时意图利用衡阳死守拖住日军,耗尽其力后反击。若军事获胜,外交危机可望化解。

兵法言,无必救之军则无必固之城。若蒋氏决意守衡阳,可遣部队增援第十军,共守城池,或能保衡阳不失。

援兵畏惧的正是此计,无人愿将部队送入衡阳城赴险。

蒋氏犹豫不决之际,各路援兵心思各异之时,日军内部对豫湘桂作战是否推进至下一阶段产生了不同意见。

日军发动豫湘桂作战,表面为贯通铁路线,实质为摧毁中国西南空军基地。

日本海军马里亚纳海战失利后,盟军轰炸机能从马里亚纳群岛直袭日本本土,致中国西南空军基地战略价值减弱,日军高层遂认为继续进攻桂柳地区无必要。

简而言之,日军并无进攻广西的打算。

在是否攻打广西上日军内部有分歧,但在攻打衡阳问题上,日军内部却达成惊人一致。

日军各级将领,无论大将、中将或是少佐、中佐,均坚信衡阳必须攻下,否则将无颜以对。

第十军错失突围时机,将面临更残酷的挑战,即第三次衡阳战役。